解决方案
智能建筑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警务智慧管廊智慧水务智慧金融数字城管数字政府大数据应用智慧交通数字教育
更多
收起

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案例

数字教育案例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教育信息化建设随之进入数字化时代,即数字教育阶段。数字教育就是以计算机来辅助教育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的现代教育。它同时也包括对现代信息社会数字化理念的适应和对其它领域的数字化技术的掌握和了解。数字化的本质是采用即时而廉价的电子数据传输方式,打破时空限制,打造虚拟现实,创造逼真的工作学习场景,把工作学习带入到一个特性沉浸、交互和构想、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数字教育其实就是现实教育的数字化、虚拟化模拟和表达,就是借助于数字化传输方式,把实体鲜活的教育,搬到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创造逼真的教育教学场景,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和精细化管理。数字化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教育资源、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数字教育带给人们的是资源的数字化和工作的流程化,也逐渐形成了基于数字化特点的教育文化和观念。

根据对数字教育服务平台现状分析,提出了数字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架构。系统在数字教育服务平台的网络和数据中心基础上,开发建立开放、主流、统一、先锋的信息化门户支撑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开发或整合建立网络基本应用、业务管理、辅助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几大类应用系统,为教育教学系统及相关各类用户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为落实“十二五”时期教育信息化重点推进“三大任务”的战略部署,根据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方案》基础上,特提出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教学提供的专递课堂、老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四个类型的10种服务应用模式。

(一)模式1:同步课堂

同步课堂基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机构空间、学校空间、教师空间进行。1个播出教室和1-5个接收教室构成一个虚拟课堂。播出学校应具备教学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学科教师,具备技术人员,具备多媒体教室及相关录播设备;播出教室应具备4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接收学校应具备相关教师、多媒体教室和相关视听设备,选择不同的设备可以实现不同的交互;接收教室应具备2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

(二)模式2:推送资源

推送资源模式主要为广大教师推送支持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试点地区应组织学校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设教师空间,创造资源推送的条件。试点学校应具备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条件。

(三)模式3: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利用平台提供的智能导航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推送探究性学习工具和资源,提供智能导航帮助教师开展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试点学校应具备较好的网络条件,分组教学时,每组应具备一台上网终端。试点学校领导应支持教学模式创新。学校教师应普遍具有先锋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参加试验的学科教师应具有教师空间,便于平台推送创新教学模式的辅助工具和开展教学的资源。

(四)模式4:老师讲堂

老师讲堂模式主要用于老师讲解学科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讲授内容以各学科和专业课程章节重难点和期末总结为主。老师应以当地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应具有相应的视音频设备,和4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

(五)模式5:“老师”导学

“老师”导学模式通过将教师课堂讲授与智能学习系统(“老师”)的诊断与导学相结合,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试点学校应组织教师充分利用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有计划的使用智能学习系统开展教学。学校应具备较好的网络条件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终端设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网上学习记录给予指导帮助。

(六)模式6:网校选课

网校选课是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基础教育名校和职业教育示范校资源,开设网络学校,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选修高中网络选修课程和职业学校新开专业网络课程提供服务。学校应具备50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并具备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终端设备。学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七)模式7:网校辅学

网校辅学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选修名校网校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参与网络学习时,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根据学生学习风格和知识能力水平逐步通过推送服务以及提供智能导航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八)模式8: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

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模式是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虚拟教研社区功能,组织不同区域教师开展协作教研活动,实现交流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学校应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供网络条件和终端设备,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活动。

(九)模式9:区域网络协作教研

区域内网络协作教研模式主要用于帮助各地将本地常规教研活动迁移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缓解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工学矛盾,有效提供本地教研效率和效果。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研社区提供虚拟课堂、合作交流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反思总结工具。教师应将自己空间与教研社区相对接,并积极参加与网络协作教研相结合的面对面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十)模式10:老师工作室

老师工作室模式用于有组织地开放以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本人命名的教师空间,为广大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专家或专家团队进行持续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老师工作室应由老师自主申请,由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向平台申请设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老师工作室提供虚拟课堂、合作交流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反思总结工具。教育行政部门应为老师工作室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做的贡献给予支持和奖励。